资讯专栏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研究
摘要: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文章首先从气候适应性建筑的理念出发,提出碳中和作为气候适应性建筑平衡机制的约束条件,继而从建筑生形、空间调节、表皮优化、技术整合和材料选配五个层级分别探讨了碳中和导向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策略与方法。
在气候变化的阴霾笼罩下,节能减排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碳”目标更是将建筑行业的深度减排提升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核心议题。碳排放作为环境影响指标融入了更多跨学科的内涵,建筑师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指标与建筑设计流程有机关联,赋予建筑学语境下的碳排放路径,给气候适应性建筑带来知识领域、技术应用和设计方法的改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气候适应性是一切生物都具备的天然属性。在建筑学领域,气候适应性并不是所有建筑都具备的基本性能。气候适应性建筑需要将空间和质量作为室内外气候环境的介质,通过建筑形式、平面、结构、表皮、组件和材料的整体设计来响应气候,实现能量的相互交换,并满足人体舒适度需求。
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指出:“绿色建筑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还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品质(低能值转换率)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优先应用简单、有气候适应性的技术,如通风、外遮阳等,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要推广内部分隔式建筑,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分体式空调,通过建筑物表面的优化设计来减少空调的影响;要从单一产能建筑走向‘集合—分布’式绿色能源园区。”
据统计,我国建筑施工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二次装修垃圾平均为每户两吨。而相应的对策则包括对新建建筑强制执行节能标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实施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特别是既有大型公用建筑,限期完成改造并进行试点示范;从绿色建筑走向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等。
探索碳中和视角下气候适应性设计模式的推进设计进程。首先,将碳平衡作为气候适应性建筑的衡量目标与效果导向,充分挖掘自然气候资源,提升室内环境舒适度;其次,在物质要素上,大力推进以减少运行碳和隐含碳为核心指向的建筑诸要素优化设计;其三,在方法策略上,将被动式设计策略置于气候适应性建筑的上位,然后才是作为主动式技术的可再生能源设备体系,并充分发挥本土材料、可再生材料的积极作用;最后,在设计策略上,强调建筑生形、空间调节、表皮优化、技术整合和材料选配等逐个层面的全程控制与整合设计。建筑师需要掌握气候适应性建筑的基本原理,理解建筑所在场域的气候环境,以碳平衡为诉求,综合权衡各层面设计要素,运用集成化设计策略回应碳中和理念。
本文转自[中国HSE专业知识交流社区], 如果此文侵权可以 :举报文章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anzhike.com/article-218.html
喜欢这篇文章吗?那就给我打赏吧。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工业行业、科技行业等都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随之也就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以及大量污染物质的排放, 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影响了环境的发展,建筑教育中环保理念的培养将产生非常积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筑行业快速扩展的时期,重视环保的理念对建筑教育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1993年,我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成立,有超过170000名建筑教育者加入了这个协...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十四五时期建筑节能水平,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等9方面工作。《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
打造低碳建筑应用到的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建筑节能市场不断完善,也带动着环保节能技术更新换代加快,目前市场上有哪些主要的建筑节能技术呢?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